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标签就像是食品的“使用说明书”,是消费者挑选食物的决策依据。然而,食品标签上的字不仅小,还总是堆积在一起,让人难以看清,因此常常被“吐槽”。
数字标签将改变这一情形,消费者可以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获取食品标签信息。7月22日,记者从“2025年上海市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科普活动”获悉,上海是全国首批数字标签工作开展省份,已有24家企业,约150款产品参与本市数字标签工作。
数字标签让食品信息获取更轻松,不再受限于小字号印刷,可自由放大查看;不仅能看,还能听标签内容;通过视频更直观了解产品特点。这种智能化的标签形式让老年人、视障人士等各类消费者都能方便掌握食品信息。
活动现场,百事、星巴克、康师傅、光明等10家食品企业展示了印有数字标签的产品,涵盖奶制品、饮料、粮油等多个品类。消费者只需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数字标签平台,获取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在内的丰富产品信息。这种直观、互动性强的展示方式,不仅让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产品,也大幅提升了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对企业而言,数字标签既拓展了产品信息的展示空间,也优化了信息管理效率,同时顺应了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趋势。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室副主任于航宇在科普宣讲中强调,数字标签展示的所有信息都要符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与食品实体标签保持一致。他提及,后续会通过数字标签的应用简化食品实体标签的部分信息,但是与消费者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信息会始终保留。
食品数字标签不仅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放大镜”,更是保障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数字防线”。上海已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纳入数字标签推广应用,起到了良好的引领效应。下一步,本市将聚焦民生需求配资查股网,挖掘本土特色,积极主动联系品牌影响力大、消费量高的本地头部企业,促进如粮油、肉蛋奶等更多大宗类食品产品加入,切实提升数字标签工作的社会效益。
众合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